第四百九十九章 奈何不了我们-《沧海扬帆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高凡道:“国家的态度,我觉得从农资专营制度上就可以看出来了。这个制度是88年推出的,90年发布了关于完善专营办法的通知,前不久又发布了关于加强专营办法的通知,基本上就是每两年强调一次,可见国家的态度并没有松动的余地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也是这样答复计委那边的。”徐盈道,“不过,省政研室提出,国家正在进行复关谈判。复关之后,各种限制政策就会取消,所以化肥专营制度应当不会持续太久。

    “我们应当有政策上的预见性,趁着现在国家还没有放开,我们和外商谈引进化肥厂的事情,能够有更多的砝码。如果等到国家放开了,各个省都会去争取外商投资化肥厂。我们省的经济实力和兄弟省份没法比,在竞争的时候很可能就争不过兄弟省份了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现在就开始争,万一届时国家没有放开,我们怎么办呢?”高凡笑呵呵地问道。

    高逸平道:“政研室那边建议,我们和外商谈判的时候,先不要说死,可以跟外商拖一拖,等国家的政策。”

    高凡笑道:“政研室那帮人,是不是觉得外商和他们一样蠢?”

    “说啥怪话呢!”徐盈含着笑斥了一句,倒也不忌讳高凡的亲爹在场。她这个准丈母娘也算是高凡的半个娘,还是有训孩子的权力的。

    高凡倒也不便太放肆,当下换了认真的口气说道:“我觉得,咱们省政研室的那些人,该放出去锻炼锻炼了,总是泡在书斋里研究政策,是研究不出结果来的。

    “中央负责决策的那些人,都是从一线出来,有斗争经验的。别看报纸上说起复关的时候都是漂亮话,在实际谈判中,咱们是寸土不让的,绝对不会为了什么全球化的口号而放弃核心原则。”

    徐盈点了点头,表示认同高凡的判断。

    国家为什么要复关,不是因为我们对自由贸易有什么信仰,而是看中了来自于自由贸易的好处。为了获得这些好处,我们可以做出一些让步,承受一些损失,但前提一定是收益大于付出,没有谁会傻呵呵地为了开放而开放。
    第(2/3)页